當前地址:佛教在線 >> 臺灣佛教 >>首页 > 要聞

星雲大師捐佛首 文物回歸的典範

http://taiwan.fjnet.com   2016年03月02日点击:0   佛教在線   字體:    

佛教在線河北訊  1996年,這座供奉于河北靈壽縣幽居寺的北齊漢白玉釋迦牟尼佛像慘遭不法分子毒手,佛首被盜,流失海外。2014年,星雲大師接受一名信眾捐贈的漢白玉佛首,經瞭解可能為河北幽居寺丟失的佛首。經國家文物局組織的權威專家比對與鑒定,最終確認正是幽居寺被盜佛首。 北齊的釋迦牟尼佛佛首造像,從河北省幽居寺裡黯然失竊,到二十年後光榮回歸,失竊與出弄的過程皆令人始料未及,當中有兩個關鍵人物。

天時地利人和

一是河北博物院副院長劉建華,自佛首被盜後,她撰文發表在一九九九年《文物雜誌》第八期的期刊上,讓專家們都知道佛首來路不明,使得賣家不敢貿然在佳士得或富比士上公開,等於是斷了佛首被拍賣的命運。

再來,就是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在二位信眾將佛首捐贈予他後,義無反顧的回捐原址,並由兩岸萬人見證“金身合璧”,讓原本暗無天日的佛首瞬間光明正大。

佛首回歸具足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多重意義:

1.文物回歸意識抬頭:二次世界大戰前,西方國家以殖民帝國之姿豪取強奪他國文物,如圓明園流失在拍賣場上的數字,遠遠多於回歸數量,眾所皆知的十二獸首,不過是滄海之一粟。年初巴基斯坦提出訴訟,要求取回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加冕時,鑲在皇冠上的一顆鑽石,那也是一枚戰利品。

星雲大師無條件回捐佛首,在世界文物回歸浪潮下,起了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

2.從高點看兩岸問題:星雲大師以九十高齡護送佛首到北京,陸方高規格迎接,並罕見的開放機場記者會,顯示雙方對此事的重視,原因為何?

佛家說“一水四見”,魚看水是家、人看水是水、餓鬼看水是膿血、天人看水是琉璃。看待佛首回歸,雙方都站上了中華文化的歷史高點,化解了政治或宗教上的處境,以智慧順利讓佛首光榮回家,同時公開辦展讓民眾皆大歡喜。

星雲大師說:“捐贈看起來是小事,但對中華文化是大事。”

3.佛首說法延續佛教:佛教聖地從印度沿古絲路(今中亞)一代,當時創作的佛教藝術多已斷崖殘壁,如玄奘大師西行所見之阿富汗巴米揚大佛,2001年已被塔利班組織破壞。中國三武一宗毀佛滅寺、敦煌經典古卷被賤賣等,留給和平的佛教徒許多遺憾。中華文化大事相對於此,這尊北齊古佛極為幸運了。星雲大師以宗教家的立場說明:“有形有相的佛首是切的斷,無形無相的法身如同虛空,卻是切不斷的。”讓佛教徒回到法的本體去思考,讓遺憾的心理有了重建工程。有相的佛教藝術品是被破壞了,但內心的信仰愈顯得堅強。

此次,佛光山全力促成北齊佛首佛身“金身合璧”,傳達了人間佛教帶來的和平與希望。

等待奇跡 讓三佛金身合璧

河北幽居寺的釋迦牟尼佛佛首回家了,但無量壽佛和阿閦佛的佛首,至今仍下落不明,有待奇跡讓三尊佛像都能金身合璧。

當年,研究幽居寺多年的原河北省博物院副院長劉建華,在佛首被盜後極力撰文追尋,昨日她也親臨回歸儀式現場,內心特別激動。

劉建華表示,這尊佛像藝術是北朝時期唯一皇家首肯建造的,具有劃時代意義。其造像藝術受印度笈多王朝和東晉時期影響,呈現低平肉髻、面貌豐圓、衣紋疏朗的風格,也成北朝所有造像的特點。

“釋迦牟尼佛佛首回歸了,也期盼幽居寺中,目前仍身首分離的無量壽佛和阿閦佛,也能尋到失散的佛首。”劉建華表示,這三尊佛的手勢相當特別,釋迦牟尼佛是無畏印、阿閦佛卻是禪定印,與一般印象不同,而無量壽佛手勢至今無法查證。

(本文來源:佛教在线、佛光山佛陀纪念馆  編輯:编辑:谢栩翎)
查看所有留言已有10人發表評論

 匿名發表 
更多..生命關懷
Lotus Foundation- 11.jpg
蓮花基金會推動「回家真好」 幫助末期病人圓一個回家的夢,邀請社會大眾一同協助末期病人與家屬,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