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寺院勝景 開山宗長 交通通訊
【歷史沿革】
大慈寺,位於台北市北投區,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由日僧高橋淳嶺所創建。臺灣光復之後,以日產收歸國有,由臺北縣政府代管,寺廟交禪吉尼師住持。
不久,大慈寺被莠民矇請承租,盜伐樹木,破壞寺廟。鄭恩普(即開山宗長興慈老和尚)及地方民眾,目擊心傷,不忍心任其破壞,遂於1954年11月成立大慈寺財團法人董事會,蒐集合法證據,申請發還,幾經周折,至1956年12月始奉臺灣省政府明令發還,收回寺產。1968年,開山拓地,拆除舊殿及日式房屋,重建磚造大殿暨兩廂寮房及寺院圍牆等工程,歷時二年而竣工,寺貌為之一新。
大慈寺有半世紀的歷史,寺四週的樹與石一樣的德高望重。
【寺院勝景】
大慈寺築在中正山的坡頭,站在寺前石坡,可以眺望關渡平原的三重、社子和士林。左側是華岡,頭頂是大無畏的藍天,雲絮慢走,登高可以望遠。大慈寺的能仁殿(釋迦牟尼譯為能仁)主供釋迦牟尼佛與觀音,左殿供奉阿彌陀佛,右殿則供奉藥師佛。
寺院上有五隻日據時代留下來的觀音像。分別是馬頭觀音、二臂如意輪觀音、千手觀音、十一面觀音及一尊事跡完全糊掉的石觀音。
【開山宗長】
興慈老和尚,俗姓鄭,名恩普,河南南陽人,出生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畢業於北平講武堂,官任陸軍中將。慧根深厚,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長齋。1968年禮基隆海會寺道源老和尚披剃出家,同年於基隆十方大覺寺求受具足大戒,深研華嚴經藏,妙悟神契,多所自得,老法師宅心仁厚,剛正不阿,為護持道場,不遺餘力,深受信眾之崇敬。
【交通通訊】
地址:台湾台北市北投區登山路八十五號
電話:+886-2-28916795
交通:搭219公車到大同之家換小七巴士搭至土地公廟下車,步行一百公尺即達
吉祥寶塔迎請:02-23641948 湯先生 投稿信箱:news@fjnet.com
辦公地址: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3段281號12樓
Copyright 1999 - 2011 佛教在線 All Rights Reserved Buddhism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