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地址:佛教在線 >> 臺灣佛教 >>首页 > 名寺古刹

香光寺

http://taiwan.fjnet.com   2009年03月26日点击:0   佛教在線   字體:    

歷史沿革 寺院勝景 現任住持 交通通訊

【歷史沿革】

香光寺,位於嘉義縣竹崎鄉內埔村的山間,建於清光緒二年,據說白杞村林姓村民家裏,供奉一尊大陸到臺的觀世音菩薩,靈驗非常,同村的居民請求林家能將菩薩讓所有的村民來禮拜,以護佑地方安寧。於是在現址搭建了殿堂,將菩薩迎來安座,正式取名為「玉山巖」。光緒三十二年春,嘉義發生大地震,木造的殿堂由是傾圮,當地居民乃又奔走重建,在同處架起石砌的大殿,命名「金蘭寺」,成為附近十三個村莊信仰的中心。

民國三十二年(1944年)冬,大地震再次襲擊了嘉義地區,大殿面臨相同的命運──傾毀倒塌,當年裊裊不絕的香火,頓成人煙罕至,禽畜出沒的廢墟,僅剩蔓蔓雜草及幾片斷垣殘柱供人憑弔。而且幾經轉捩,原有的寺地也蕩然無存,觀世音菩薩只好輪流寄住鄉間村民家中。

1969年春,部分虔敬的地方長老不忍勝地衰微,積極發起成立重建委員會,集資以鋼筋水泥重建,直迄1972年12月始完成現在大殿的粗胚,1973年並向政府正式申請「寺院登記證明」。大眾有感道場要成有道之場,一定得由出家法師住持,乃遠道至高雄禮請心志法師駐錫。1974年3月13日心志法師正式晉山,擔負起傳承佛法並住持、管理寺務、寺產的重任,並於1975年2月訂立信徒公約,經大會同意將「金蘭寺」更名為「香光寺」。

心志法師晉山時,香光寺僅有大殿及茅蓬一間,然而法師的弘法工作並不因此稍緩,法師深信「道在人弘」「衹要有佛法,有人踐履佛法,這裏自成道場」,終將寺方失去的土地用募緣方式購回,一寸寸土地才得以逐漸重回香光寺名下。法師接引年輕人學佛不遺餘力,從1977年始,出家共修的人,日漸增多了,原有茅蓬不敷住宿,遂增建東、西兩序寮房。1979年,心志法師有感個人之不足,為禮賢讓能,於是敦請悟因法師晉山,為香光寺第二任住持。

【寺院勝景】

一百五十年來,屢經地震摧毀,木造的大殿,早已無跡可尋了。如今的香光寺,主殿外觀構造型式雖類似一般地方的寺院,而內部裝設簡樸莊嚴,一樓大殿供奉觀世音菩薩及護法韋陀、伽藍,是香光尼眾佛學院學僧早、晚殿課禮拜行持的地方;二樓為藏經樓、圖書館;大殿東、西兩序寮房則是常住執事法師的住宿及行政辦公區,東西序寮房兩側還有七十二年間擴建的三棟建築:

一、祇園講堂與任運齋堂

(一) 祇園講堂──有兩間教室、一處念佛堂,提供佛學院平日上課及大型講座、各項活動時使用。

(二) 任運齋堂──是佛學院學僧過堂、來山信眾用齋及交誼的場所。

二、千山苑與海印軒──是佛學院教室、學僧宿舍及僧團研發中心。

三、陶鎔山房──這是靠山邊一棟獨立的三樓建築物,提供尼僧團各分支道場法師及學院專修部以上學僧,禁足作行門進修的場所。

近年來,獻身於佛陀教育志業的僧青年源源不斷,原有空間已不敷使用,1991年10月於東西兩序增建二樓,預定八十一年初可竣工。

【現任住持】

【交通通訊】

地址:台灣嘉義縣竹崎鄉內博村溪洲49-1號

電話:+886-05-2541267

 

(本文來源:佛教在線  編輯:明娟)
查看所有留言已有10人發表評論

 匿名發表 
更多..生命關懷
Lotus Foundation- 11.jpg
蓮花基金會推動「回家真好」 幫助末期病人圓一個回家的夢,邀請社會大眾一同協助末期病人與家屬,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