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地址:佛教在線 >> 臺灣佛教 >>首页 > 名寺古刹

寶藏巖

http://taiwan.fjnet.com   2009年03月26日点击:0   佛教在線   字體:    

歷史沿革 寺院勝景 現任住持 交通通訊

【歷史沿革】

寶藏巖,亦名石壁潭寺,以新店溪至此淮為石壁潭,故名。創建於清康熙中葉(約1680年),崇祀觀音佛祖,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復擴建東西廂殿,均係郭治亨捨其山園與康全合建,道光三年(1823年)整修後,增祀文昌帝君及註生娘娘暨釋迦佛祖。

民國二年(1913年)改稱為寶藏寺,1968年恢復寶藏巖原名,1973年初重修,並配祀天上聖母及關聖帝君,1974年經政府核定為古蹟之一。

【寺院勝景】

寶藏巖踞擔餘山脈拳山之麓,林木荔鬱,景色清幽,新店溪潔涸如帶,縱目遠眺,獅子山頭悠然在望,在其左者為景美之仙跡岩,風光如畫,誠屬人間之勝境,禮佛之聖地。」

大雄寶殿外的石柱上、門上,到處都是發人深省的對偈龍飛鳳舞及蒼勁有力的行書。

大雄寶殿主供小的觀音菩薩聖像,大大小的觀世音菩薩聖像,羅列佛桌上,尊尊慈眉善目。

大雄寶殿右側是媽祖殿,內奉媽祖娘娘,「不生不滅拯饑溺,救苦救雞發慈悲」的門聯對語,正是民間信仰媽祖婆的最貼切寫照。

媽祖殿前石柱上有「陀山倚石現如來」一偈,卻找不到對句。

大雄寶殿左側為註生殿,供奉的是送子觀音,「天上石麟來夜半,人間玉樹長階前」。

註生殿內石柱上有「潭華水月見如來」,殿外則有「石壁雲天觀自在」偈。寶藏巖除了歷史悠久外,對偈之多,應該也可以成為該寺的另一特色。

大雄寶殿的後殿,是新蓋的大殿,一樓供奉的是文昌帝君、恩主公、天上聖母及關聖帝君等民間信仰的神祇;二樓則為三寶殿,本師釋迦牟尼佛、藥師佛以及阿彌陀佛三寶佛坐鎮,佛像非常大,但配上空曠的空間,卻是恰到好處,簡單的法器配飾,更顯出三寶殿的莊嚴、清淨。

【現任住持】

【交通通訊】

寺址:台湾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120巷23號

電話:+886-2-23655537

交通:搭公車在公館站下,循福和橋下走,約20分鐘可達

 

(本文來源:佛教在線  編輯:明娟)
查看所有留言已有10人發表評論

 匿名發表 
更多..生命關懷
Lotus Foundation- 11.jpg
蓮花基金會推動「回家真好」 幫助末期病人圓一個回家的夢,邀請社會大眾一同協助末期病人與家屬,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