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地址:佛教在線 >> 臺灣佛教 >>首页 > 名寺古刹

元亨堂

http://taiwan.fjnet.com   2009年03月26日点击:0   佛教在線   字體:    

歷史沿革 寺院勝景 現任住持 交通通訊

【歷史沿革】

長壽山元亨堂為齋教先天派(約創立於清代後期,崇佛敬儒,講求戒律的嚴明、組織的森嚴。信徒共分十級,依次為眾生、天恩、證恩、引恩、保恩、頂航、十地、師位)在家眾修行的場所,於民國二十年(1931年)由石頭溪里王文彬居士創建。當時已75歲高齡的王文彬居士,常思退隱之意,但素志未伸,懸念將來徒眾繁昌,必需築一堂貌宏敞的聚眾之地,因此選長壽山「入山不深,士市不遠」之便,建立元亨堂。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願興師接任第二代主持,任內增建山門、靈塔,並開闢道路,方便徒眾上山。1960年,元亨堂動工重建,整頓寺容,環境一新。

【寺院勝景】

元亨堂供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座前有彌勒佛,由於長期的煙霧薰繞,兩尊佛像的金面,部份已成烏亮,顯得更加沈穩,而沒有薰黑的金面,則更加亮麗;左右為韋陀尊者及伽藍尊者,陪侍其側。

右堂供奉地藏王菩薩,72位長壽山元亨堂創祀齋門檀越先世祿位也供奉於此;左堂則為目犍連尊者,後則供拜元亨堂歷代祖師祿位。

元亨堂屬先天派,信徒都為居士,堂內的大小事務皆由在家的居士們掌持。其正門左右,各有戶由、漸門兩道半拱門,右邊漸門內的堂屋,是遊客的休憩所,再往右,則為居土們的禪房;左邊戶由門內,則是遊客上山冀求主持、居士指點迷津的地方。

沒有雕樑畫棟、沒有亭台樓閣、沒有琉璃屋瓦,整座元亨堂陳設簡單樸實,而在此潛修均在家眾,正如山門「青上云不動,白雲自去來」的寫照,自在安詳,更是令人神往。

除了正堂外,元亨堂尚有個「阿耨草堂」,於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由李慶餘先生之子重修完成,成為日後的圖書室,为莘莘學子在酷熱的考季提供一處清涼幽靜的自修場所。

正堂的後面,有許多間禪房,那些上山準備大學聯考的學生們,就住在這裡。

從阿耨草堂的左翼拐進去,有一道小小的竹門通往後山,綠竹成蔭的後山,有幽曲的小徑,石椅、茅亭散布其間,清淨潔爽,使人有脫俗寧靜之感。而在夏日裡,僅只是享受山中那份涼意與寧靜,看看白雲幻化,任心神陶醉在自然原始的懷抱裡;再聞聞石頭、苔鮮與樹脂味兒,溢滿心靈的喜悅,就夠濯清心中的紆悶與滿身的濁塵,而有勇氣重新回到需要堅強的城市裡。

【現任住持】

【交通通訊】

地址:台灣北縣三峽鎮插角里十六鄰東眼五十八號

電話:+886-2-26720913

交通:搭乘台灣汽車客運, 台北一三峽、板橋一三峽或淡水一三峽線,在長壽山站下車,步行約15分鐘可達。

(本文來源:佛教在線  編輯:明娟)
查看所有留言已有10人發表評論

 匿名發表 
更多..生命關懷
Lotus Foundation- 11.jpg
蓮花基金會推動「回家真好」 幫助末期病人圓一個回家的夢,邀請社會大眾一同協助末期病人與家屬,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