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線台灣訊 法耘法師4年前讀到《行腳非洲的和尚爸爸》一書,當下就發願,加入阿彌陀佛關懷協會,飛到陌生的非洲大地,投身照護史瓦濟蘭的孤兒,這幾天短暫返台,到彰中演講分享不讓非洲孤兒再流浪的故事;學生超感動,在世界的角落有「生命的夢想者」散發絲絲曙光。
彰中圖書館連續8年向企業募款,主任呂興忠每年帶領25名學生到非洲從事志工,4年前與同在史瓦濟蘭ACC孤兒院的法耘法師結緣,法耘法師即將結束史瓦濟蘭孤兒院工作,下個月要飛往馬拉威另所孤兒院,這幾天短暫回台,臨去非洲前,到彰中以「女工、佛門、孤兒院」專題演講,並贈送全套的大藏經。
「為何出家?還落腳非洲孤兒院?」法耘法師的抉擇讓學生好奇且佩服,她回憶出生在農業家庭,兄弟姊妹眾多,為了找工作父母給900元就隻身來台北,半工半讀,當過電子工廠業務員,最後當幼教老師,而對出家人一直很景仰,內心也嚮往追求更崇高的佛法善知識、人生修行。
法耘說先是皈依,卻直到了45歲才緣分到了出家,後來在寺院讀到慧禮發師行腳非洲,都有等待救援的生命和等待昇華的靈魂,剎時心中一亮,看到了接下來人生要走的路,當下和慧禮法師聯繫,簡單對話表明了心願,但準備出發前大病了一場,拖了2個月才成行。
法耘說,初到史瓦濟蘭孤兒院,只有她1個法師,和來自新加坡等5位工作人員,照顧20來名孤兒,後來收養的人數越來越多,初來孩子非常「野」,石頭、塑膠通通都往嘴巴裡塞,她每天為孩子教導中文,傳授佛法,讓孩子逐漸有了歸屬感,氣質不一樣了,變得彬彬有禮。
「佛法好像有點遙遠!要去改變別人的生命也很難!」「在非洲是怎麼生活?」學生紛紛提問,法耘說,受到最強烈的震撼是,當地愛滋病異常的氾濫,而原因之一也是受部落宗教影響,男子認為和女童發生關係,就可以祛病,「這只有透過信念、觀念才可以慢慢地來改變!」
法耘說在非洲吃得簡單,玉米粉、高麗菜、蘿蔔、地瓜等,但入夜後星空卻特別的燦爛,在非洲觀照了以前不曾想過的生命情境,日子雖苦,但有個信念支持,看到孩子的成長與改變,內心有無比的充實。 文/中時即時
吉祥寶塔迎請:02-23641948 湯先生 投稿信箱:news@fjnet.com
辦公地址: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3段281號12樓
Copyright 1999 - 2011 佛教在線 All Rights Reserved Buddhism Online